一、學校簡介
井岡山大學地處舉世聞名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所在地——吉安市中心城區。井岡山大學屬江西省政府、教育部共建高校,是科技部與江西省人民政府會商支持建設高校,是同濟大學對口支援高校,是一所融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和留學生教育于一體的全日制綜合性大學。學校有15個二級學院和省級重點學科、省級優勢科技創新團隊、省部級重點科研平臺20余個,擁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個、院士工作站1個。在校生1.8萬余人,專任教師1075人。館藏圖書近210萬余冊,教研儀器總值近3.1億元。擁有4個國家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根據學校發展目標,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高層次人才。
![]() |
![]() |
二、引進的對象和條件
本辦法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分為"領軍人才、博士、其他人才"三個層次,共計八類。具體的分類和應聘條件如下:
(一)領軍人才
第一類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同類國(境)外科學院或工程院院士。
第二類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者: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或講座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一、二層次)人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千人計劃"人選;國家"萬人計劃"人選;國家教學名師;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的學科帶頭人;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863項目、97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重點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招標課題首席專家;在國外獲聘教授專業技術職務且取得國際公認學術成果的專家;或與以上條件相當水平者。
第三類 滿足以下兩條:1.有以下稱號之一:江西省"雙千計劃"獲得人員;江西省"井岡學者"特聘教授;省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或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負責人;在國外獲聘副教授專業技術職務且取得國際公認學術成果的專家;曾榮獲各省設立的省級學者稱號者;或以上條件相當水平者。2.近5年科研成果滿足以下任意兩條:(1)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理科:面上項目;文科:一般項目)1項及以上;(2)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SCI(SSCI)二區及以上刊物發表論文4篇或在SCI(SSCI)三區及以上刊物發表論文6篇或SCI二區以上刊物發表的論文總影響因子達到15;(3)科研成果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獎、或國家技術發明獎、或國家科技進步獎(均為重要參與者);國家社科基金優秀成果獎(排名前三);教育部高??蒲谐晒?、或近3年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均排名第一);主持獲得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或近3年主持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以上獎勵或二等獎以上獎勵2次,或近3年本人主編的教材獲國家級優秀教材一等獎以上獎勵或二等獎以上獎勵2次,或所主講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 |
![]() |
(二)博士
第四類 獲得海外知名高校博士學位,并取得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學位認定的海歸博士;青年井岡學者獎勵計劃獲得者。
國內一流大學,或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畢業的特別優秀的博士。
第五類
1. 近3年滿足以下條件的優秀應屆博士(一般不超過35周歲):
理工類: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SCI收錄的雜志上發表論文3篇(其中化學、物理、材料和生物學科需在SCI二區的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1篇),或在SCI一區的雜志上發表論文1篇,或發表的單篇論文被SCI引用(他引)10次以上。
人文社科類: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SSCI、A﹠HCI收錄的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1篇,或論文被《新華文摘》(全文或3000字以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或3000字以上)轉載。
(注:應屆博士發表的論文如果導師為第一作者,其本人為第二作者也視符合條件)
2. 非應屆博士(一般不超過40周歲):
符合以下兩項條件之一者:
(1)近5年主持過國家級課題;且具有同前述優秀應屆博士一樣的其他業績條件。
(2)具有一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且博士畢業時的近三年具有同前述優秀應屆博士一樣的其他業績條件。
第六類(一般不超過35周歲)
學校急需的緊缺專業和特殊專業博士(根據學校各學科專業的博士分布現狀,結合歷年該學科專業引進博士的情況確定),畢業于國內一流大學,或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以及高水平專門院校的音、體、美專業博士,應聘者不作業績要求。
第七類(一般不超過35周歲)
學校因教學或其他情況需要補充的博士,應聘者不作業績要求。
![]() |
![]() |
三、招聘崗位及要求
井岡山大學2019年高層次人員招聘計劃 |
||||||
序號 |
部門 |
招聘專業 |
學歷 |
數量 |
備注 |
部門負責人及聯系方式 |
1 |
人文學院 |
中國語言文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劉院長 |
2 |
新聞傳播學 |
博士研究生 |
2 |
|
||
3 |
廣播電視藝術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
4 |
歷史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
5 |
考古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
6 |
政法學院 |
法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仰院長 |
7 |
社會學 |
博士研究生 |
2 |
|
||
8 |
公共管理 |
博士研究生 |
1 |
|
||
9 |
政治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
10 |
經濟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
11 |
馬克思主義學院(井岡山研究中心)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博士研究生 |
2 |
|
胡書記 |
12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
博士研究生 |
1 |
|
||
13 |
思想政治教育 |
博士研究生 |
1 |
|
||
14 |
中共黨史 |
博士研究生 |
2 |
|
||
15 |
中國近現代史 |
博士研究生 |
2 |
|
||
16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語言文學 |
博士研究生 |
2 |
翻譯、語言學、文學方向 |
袁院長 |
17 |
商學院 |
理論經濟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陳院長 |
18 |
應用經濟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
19 |
工商管理 |
博士研究生 |
1 |
|
||
20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1 |
|
||
21 |
數理學院 |
理論物理 |
博士研究生 |
1 |
|
余院長 |
22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
博士研究生 |
1 |
|
||
23 |
基礎數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
24 |
建筑工程學院 |
工程力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王院長 |
25 |
巖土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1 |
|
||
26 |
建筑歷史與理論 |
博士研究生 |
1 |
|
||
27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1 |
工程管理方向 |
||
28 |
技術經濟及管理 |
博士研究生 |
1 |
|
||
29 |
工程熱物理 |
博士研究生 |
1 |
|
||
30 |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1 |
|
||
31 |
化學化工學院 |
化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隋院長 |
32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博士研究生 |
2 |
|
||
33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1 |
|
||
34 |
應用化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
35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態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黃院長 |
36 |
生物學 |
博士研究生 |
2 |
|
||
37 |
發酵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1 |
|
||
38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1 |
|
||
39 |
風景園林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
40 |
課程與教學論 |
博士研究生 |
1 |
|
||
41 |
發育生物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
42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
43 |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博士研究生 |
1 |
|
羅院長 |
44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博士研究生 |
1 |
|
||
45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1 |
|
||
46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1 |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方向 |
||
47 |
測繪科學與技術 |
博士研究生 |
1 |
|
||
48 |
地理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地理信息系統和大氣遙感方向 |
||
49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彭院長 |
50 |
心理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
51 |
教育經濟與管理 |
博士研究生 |
1 |
|
||
52 |
藝術學院 |
藝術學 |
博士研究生 |
3 |
|
彭院長 |
53 |
機電工程學院 |
電氣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1 |
|
肖院長 |
54 |
生物醫學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1 |
|
||
55 |
機械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1 |
|
||
56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1 |
|
||
57 |
醫學部 |
基礎醫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肖院長 |
58 |
臨床醫學 |
博士研究生 |
2 |
|
||
59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
60 |
中醫學或中西結合 |
博士研究生 |
1 |
|
||
61 |
藥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
62 |
醫學技術 |
博士研究生 |
1 |
|
||
63 |
護理學專 |
博士研究生 |
1 |
|
||
64 |
口腔醫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
65 |
體育學院 |
體育學(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 |
博士研究生 |
4 |
|
熊院長 |
總計 |
|
79 |
|
|
||
備注:博士原則上要求45歲以下,高層次領軍人才一般在50歲以下。 |
四、引進的待遇
井岡山大學2019年高層次人員引進待遇 |
||||
第一、二、三、四類人才引進的待遇根據實際情況由應聘人員、用人部門及學校共同協商確定,一人一議,其中第一類人才年薪不低于200萬元、第二類人才年薪不低于150萬元、第三類人才年薪不低于40萬元。第五、六、七類人才,除享受國家規定的正常的工資待遇外,還享受以下待遇: |
||||
序號 |
項目 |
待遇 |
備注 |
|
第五、六類人才 |
第七類人才 |
|
||
1 |
安家費 |
提供40萬元(稅前)安家費,發放方式為,到校后一次性發放15萬元,余額分4年支付。 |
提供30萬元(稅前)安家費,發放方式為,到校后一次性發放10萬元,余額分4年支付。 |
|
2 |
學位津貼 |
每月基礎學位津貼1000元(稅前)。 |
|
|
3 |
科研啟動費 |
實驗學科10萬元,非實驗學科6萬元。 |
實驗學科8萬元,非實驗學科5萬元。 |
|
4 |
績效工資 |
引進的博士按七級崗(相當于副教授)標準享受3年績效工資待遇;3年后按實際(業績)兌現績效工資待遇。來校前已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的博士按實際聘任專業技術職務兌現績效工資待遇。 |
按實際(業績)兌現績效工資待遇。 |
|
5 |
住房待遇 |
學校免租金提供120平方米左右的過渡住房(房源不夠或面積不足部分以房租方式補助,房租補助為每月10元/平方米)。 |
學校免租金提供90平方米左右的過渡住房(房源不夠或面積不足部分以房租方式補助,房租補助為每月10元/平方米)。 |
|
備注: |
![]() |
![]() |
五、招聘程序
(一)個人報名
1. 報名時間:自招聘計劃發布之日起接受應聘人員咨詢和報名;
2. 應聘人員可至學校人事處現場報名或發送應聘材料到指定郵箱(rsc@jgsu.edu.cn),電子文檔請以Word或PDF版本發送,文件以"應聘崗位+姓名+畢業院校+學歷學位"方式命名;
3. 應聘人員須提供以下材料:
(1)《井岡山大學引進人才報名登記表》;
(2)個人簡歷(包括個人學習經歷、工作經歷、教學科研經歷等);
(3)個人身份證、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和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證書,各種獎勵證書,應屆畢業生應提供由所在學校研究生院(部)或教務管理部門出具的在校成績單;
(4)反映本人學術水平和成就的論文、論著、科研成果,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證明書以及代表作等;
(5)國外留學人員須提供經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的《國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和我國駐外使館開具的《留學回國人員證明》;
(6)報名時可提供相關材料復印件或掃描件,應聘人員在參加統一組織的面試時應提供上述材料的原件。
(二)資格審查
資格審查貫穿于公開招聘全過程,對于應聘人員提供虛假材料的,一經發現,取消聘用資格;已經聘用的解除聘用合同。
(三)考核
考核主要由用人單位通過面試/試講方式進行,并由學校組織專家對其成果進行評審。
(四)心理測試、體檢與聘用
1. 所有通過考核的應聘人員,需通過井岡山大學學工處舉行的心理測試;
2. 體檢在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進行,具體參照《公務員錄用通用標準(試行)》和有關規定執行,體檢費用由本人自理;
3. 對通過考核、資格復審、心理測試和體檢的擬聘人員,按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有關規定要求,辦理相關聘用手續,享受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相關待遇。
六、聯系方式
![]() |
聯系地址: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學苑路28號 井岡山大學人事處
郵編:343009
井岡山大學人事處網頁:http://hr.jgsu.edu.cn/
聯系人:王老師
電話:0796—8100461
傳真:0796—8100455
QQ:358819344
![]() |
![]() |